栏目分类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1:57 点击次数:197
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是清朝,它的终结以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与末代皇帝溥仪颁布《清帝逊位诏书》为标志。虽然之后袁世凯曾试图复辟帝制,但因其统治时间短暂且实际控制范围有限,这段历史插曲往往被后世所忽略。
在建立新政权时,论功行赏是历代统治者的惯例,袁世凯也不例外。他设立的洪宪王朝官职体系基本沿袭清朝旧制,其中一等公作为功臣爵位中的最高等级,享有超品待遇,地位极为尊贵。当时有六位重臣获此殊荣,但鲜为人知的是,其中真正效忠袁世凯的寥寥无几。这六人中,有两位后来成为北洋军阀的领袖,一位曾发动复辟,其余三人的事迹则较少为人所知。
段祺瑞作为后来皖系军阀的领袖,早在1895年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时就追随其左右。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袁世凯的赏识,他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军事统帅,多次率军镇压起义。袁世凯甚至将义女张佩蘅许配给他,足见对其器重。在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排挤下野时,段祺瑞曾在北京周边策划假兵变,成功震慑清廷,为袁世凯重返政坛铺路。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袁世凯对他的信任,也奠定了他在北洋军中的核心地位。然而在袁世凯称帝前夕,这位心腹爱将却连续五次登门劝阻,最终拒绝接受任何封赏。袁世凯去世后,段祺瑞一度掌控北洋政府,晚年虽被冯玉祥架空,但在民族大义上始终坚守底线,严词拒绝日本人的拉拢。
展开剩余70%冯国璋作为直系军阀的奠基人,同样发迹于天津小站练兵。辛亥革命期间,他率军南下时完全听命于袁世凯而非清廷,直接促成了袁世凯的复出。尽管在攻占汉阳后与袁世凯产生嫌隙,但表面上仍保持顺从,因此在镇压二次革命后被委以重任,坐镇南京手握重兵。袁世凯称帝时虽授予他一等公爵位,却暗中调兵对其形成合围之势,最终导致二人彻底决裂。全国反袁浪潮兴起后,冯国璋公开倒戈,给袁世凯致命一击。他后来出任民国大总统,可惜英年早逝,其政治遗产由曹锟继承。
辫帅张勋的情况则较为特殊。这位始终效忠清室的将领,即便在民国时期仍坚持蓄辫,并要求部下效仿。他在镇压二次革命中立下汗马功劳,又极力鼓吹袁世凯称帝,因而获封一等公。袁世凯去世后,他趁府院之争发动复辟,却落入段祺瑞设下的圈套,兵败后黯然退隐。
倪嗣冲的崛起则完全依靠家族关系。其父倪洪曾是袁世凯嗣父袁保庆的幕僚,这层世交关系让他在袁世凯主政山东时获得重用。他以残暴手段镇压义和团和武昌起义,深得袁世凯欢心。虽然才能平平,但胜在绝对服从,因此在军中获得特殊地位。袁世凯死后他依附段祺瑞,但其部队军纪败坏,最终随皖系溃败而退出政坛。
段芝贵堪称民国第一皮条客,靠为袁世凯搜罗美女而平步青云。这位军事才能平庸的陆军上将,在直皖战争关键时刻竟在后方打麻将,闻败讯即仓皇逃窜,成为笑谈。
云南土司出身的龙济光,从清朝起就与革命势力势不两立。袁世凯掌权后他积极效忠,在镇压广东反袁运动中手段狠辣。袁世凯去世后他转投段祺瑞,最终随皖系失败而退出政坛。
这六位一等公中,真正忠于袁世凯的或许只有倪嗣冲和龙济光。段芝贵见风使舵,张勋心系前朝,而最具才能的段祺瑞和冯国璋则各有主张。可惜袁世凯被劝进之声蒙蔽了判断,否则历史评价或将大不相同。
发布于:天津市